24小時服務熱線
|
古建筑保護之整體平移建筑整體平移是指在保證建筑主體結構整體性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將建筑從原址整體搬遷到新址的技術,包括橫向平移、縱向平移、轉向及頂升等。這種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于文物拆除重建不僅會破壞其歷史價值,且在拆除過程中也容易對整體性差的建筑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 建筑整體平移技術在國外己有上百年歷史,很多國家對于歷史文物建筑很重視,不惜以高成本通過平移將其移至合適位置予以保護。我國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這項技術,城市建設中存在市政設施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對建筑物整體平移,不僅可以節(jié)省造價、縮短工期、環(huán)保,而且還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護歷史文物。 建筑物整體平移主要原理是:在新、舊址之間布置軌道,建筑下方設置托換結構進而形成一個托換整體用以承受建筑自重、平移頂推力并作為平移過程中的作業(yè)平臺,將建筑與地基分離使得托換結構落在軌道上,其間布置滾軸,進而使用牽引設備將其移動到預定位置上。
2008年,市政建設需要修建洲頭咀過江隧道,該建筑物位置緊鄰過江隧道入口的基坑,基坑開挖會對該建筑造成損壞,出于文物保護將教堂向南平移,騰出場地供基坑開挖用,待隧道施工完成后再移回原址。 該次平移采用混凝土軌道,軌道間布置鋼滾軸,利用電動千斤頂進行逐步平移。本工程特點有:斜向平移、將基礎連同上部結構一起平移、整體頂升、結構保護要求高。 為加強建筑的整體性,采用建筑內外滿堂鋼管支架相互拉結,形成空間網(wǎng)架。利用網(wǎng)架將房屋中部的8根柱分別連接成兩個“筒體”,外墻加固后也形成整體性較好的“筒體”,最后利用鋼管網(wǎng)架將三個“筒體”有效連接。 墻體的加固采用在墻體上鉆孔洞,使墻兩側鋼管連為一體,再通過鋼管和木板等將墻體夾緊,并固定在空間網(wǎng)架結構上。梁的加固和保護采用鋼管托住梁體,鋼管與梁底的空隙處墊柔性材料墊隔加以保護。柱四周用鋼管做成箍,鋼管與柱子之間用柔性材料墊隔,并使鋼管箍與空間網(wǎng)架結構形成剛性連接以保護柱子。 建筑物在移位過程中,可將地基分為三部分:原位地基、新舊址之間的過渡段地基、新址處地基。建筑物移動中必須嚴格控制沉降差,如沉降差過大,將引起結構開裂甚至倒塌。對原位地基采用木樁加固,對新址處地基小直徑鉆孔樁加固。 滾動移位軌道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與托換結構成為一體,下軌道由鋼板和槽鋼焊接、內澆膨脹細石混凝土組成。教堂以日均6~7米的速度平移,平移工程耗資近500萬元。 上一篇古建筑保護精準快下一篇當前古建筑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